大美平潭丨作家欣桐:海島·端陽
2024-06-13 10:07:53 來源:平潭網(wǎng)海島·端陽
作者:欣桐
春節(jié)以后。一滴念叨連著另一滴
做起家粿啰、面餅啰、香囊啰——
流水般
香粿葉長成大樹。香粿樹
濃縮在阿嬤的念叨聲中
回望童年,多少個舊舊的身子
只容得下五月五的那口灶
舊八仙桌,舊花色布
舊舊的歡樂。舊舊的小臉。以及
香粿泡出的一盆碧綠
門楣上,有艾草、菖蒲和一串舊詞
一切皆有深意。阿嬤五彩繩的盡頭
是愛和驚嘆,是白胖胖的人間
是兩代人追光的問答
“阿嬤,端午節(jié)為何要起家粿”
“阿命啊,起家,就是發(fā)家”
眉間點上雄黃,帶上粽子、香囊、伙伴
給端午陽光,一個干凈的擁抱
這個午后,石頭厝飽滿起來
鳳仙花正艷,梔子花正香
飽食后的小仔們,聽蟬,聽屈原、聽龍舟
聽正當(dāng)年的阿公,打鼓穿過潭城港
苦楝樹灌滿了風(fēng)。聽!不變的海壇歌謠——
初一釘菖蒲,初二起糅垛,
初三煎面餅,初四做節(jié)仔,初五噴雄黃……
平潭的端午
有什么習(xí)俗呢
一起來看看吧!
五月初一
釘菖蒲
平潭人在五月初一
會將艾草、菖蒲掛在門的兩側(cè)
用火紅且吉祥的紅紙帶固定著
艾草和菖蒲都是芳香植物
其氣味可驅(qū)除害蟲
聰明的祖先
就選擇在五月初一這一天“擋門”
即是擋住瘟疫和病菌
在這咸咸的
有海水氣息的小城里
艾草和菖蒲葉子的香氣四溢
端午的味道從初一開始
蔓延在大街小巷
五月初二
起糅垛
在平潭
粿箬是平潭的特色小食之一
需要用米、麥磨成粉漿
或摻上蒸熟的番薯、紅糖
讓其發(fā)酵,入蒸籠熟成形,酸甜適口
因為粿蒸熟后會膨脹起來
所以命名為“起家粿”
寓意發(fā)家致富
五月初三
煎面餅
面餅是最能代表
端午特色的美食了
平潭方言的“面”與“綿”諧音
有“福壽綿長”的美好寓意在里面
煎面餅前,要先做面皮
用面粉和地瓜粉加水,打上雞蛋
調(diào)成牛奶樣的液體
用勺子一揮一攤就成一張面皮了
煎好的面餅里需要裹著餡
餡料是預(yù)先炒好的
如海蠣、蟶、蝦仁、蟹肉
以及豬肉、包菜、綠豆芽、筍干
需要注意的是
在平潭端午節(jié)民俗里
有新喪的人家不得煎面餅
得由鄰里或親友贈送
送的數(shù)量只能奇數(shù)
表達(dá)喪事不成雙的良好愿望
五月初四
做節(jié)仔
大部分平潭人
選擇五月初四晚上過節(jié)
主要是寄托對先人的哀思和緬懷
因此各家都要煮一頓大餐
一家人圍坐乘涼品嘗美味
一起慶祝節(jié)日,便叫“做節(jié)仔”
五月初五
曝午時
在平潭
端午節(jié)還是民間的衛(wèi)生節(jié)
這種清掃庭院的活動從初一開始
初五則是高潮
這一天清早
各家各戶從田野上
采回黃花草、紫蘇、馬鞭草、黃豆杄
連同從門楹取下的菖蒲、苦艾
一起洗凈燒水沐浴
家中的大人會將雄黃混上些白酒
裝進(jìn)噴霧器中
四處噴灑驅(qū)蟲
還會蘸些雄黃點在小孩頭上
寓意驅(qū)避毒蟲保佑健康
家具、被帳會洗凈放到屋外或陽臺上晾曬
一直曬到午時陽光直射為止
這便是曬午時
作者簡介
欣桐(本名余小燕),四川內(nèi)江人,中國作協(xié)會員?,F(xiàn)居福建平潭,供職于平潭融媒體中心。著有散文集《指尖起舞》《螢火流年》《壇中日月長》以及平潭民俗文化叢書《行走海壇》《海壇掌故》《平潭行旅》。
最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