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教授為你揭開16-18世紀的歐陸漢學的神秘面紗
2020-07-30 19:06:32 來源:平潭綜合實驗區(qū)融媒體中心 作者:孫夢玲29日,由平潭綜合實驗區(qū)融媒體中心主辦、平潭綜合實驗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協(xié)辦、兩岸國學中心承辦的第21期兩岸國學大講堂,在平潭臺灣創(chuàng)業(yè)園34號樓開講。大講堂通過兩岸國學中心官方微博、新浪、騰訊、華人頭條、Facebook等平臺進行了現(xiàn)場直播,合計吸引超過120萬網(wǎng)友在線觀看。
本期大講堂邀請了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歷史學博士、現(xiàn)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志云為大家?guī)怼?6-18世紀的歐陸漢學》的主題演講。張教授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緊扣目前國際局勢,通過自身多年的對外交流經(jīng)驗,為大家從多角度感受感受歐美人眼中的儒釋道,令觀眾斬獲聞所未聞的新觀點。
張教授指出,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是“中國向西方尋找思想的第一人”,明清之際天主教傳入中國,為了在中國傳播天主教而又避免與儒學的沖突,西方傳教士進行了天主教儒學化的嘗試。而在明朝萬歷年間,來到中國傳教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則是歐陸漢學的奠基人,他為東西方世界交流而奮斗終生。此外,西方耶穌會一位傳教士還認為耶穌會傳教士要學完儒學后才能出去傳教,由此可見中國儒學對世界的影響之大。
同時,張教授認為,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也是重度的“中國愛好者”。伏爾泰認為,中國社會秩序良好,作風開明。不論是蒙元還是滿清,領導者都把自己調(diào)適成符合中國國情的君主,而且中國的政體有高度的彈性和約束力,這是文明戰(zhàn)勝野蠻的最好證據(jù)。
臺胞楊柏挺參加完國學大講堂之后感慨獲益匪淺,在現(xiàn)場與張教授熱情互動。“張教授給我們講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把深奧的國學變得通俗易懂,讓我學習到很多,以前我都不知道有這么多歐洲國家的傳教士喜歡研究我們中國?!?/p>
現(xiàn)場觀眾陳友同是一名國學愛好者,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報名參加本次活動。他表示,國學是老祖宗的寶貝,在學生時代的課堂上我們?nèi)狈鴮W的認知和學習,希望能夠通過國學大講堂彌補兒時的缺失。他說:“我們上一代沒有得到良好的國學熏陶,希望下一代能夠有更多機會接觸國學,了解國學?!?/p>
責任編輯:林斯崢
最熱評論